当前位置: 首页 » 新闻动态 »

京郊鱼池防渗目标节水50%

 北京日报讯大排大灌的养鱼方式,今后在京郊看不见了。昨天,记者从市农业局了解到,今年起本市将对近7万亩老旧鱼池进行改造,通过加盖大棚、鱼池防渗、增加水质净化设施等方式,实现生态养鱼。预计改造后可节水50%,同时还能减少养殖污水的排放量。
  养鱼费水。为了保持好的水质,养殖户经常得给鱼池换水。以流水养殖鲟鱼为例,一亩鱼池一年得用上70万立方米水。
  费水和池塘老化有很大关系。据了解,现在全市的养殖鱼池里有近7万亩建造时间在10年以上,甚至有相当大部分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。由于年久失修,这些池塘普遍存在淤泥沉积、配套设施落后,没有进行鱼池防渗等情况。
  今年起,市农业部门将对这些老旧池塘进行大“手术”。“北京水资源极其宝贵,节水是第一位的!”市农业局水产处工作人员介绍,旧池塘改造的首要目标就是节水。改造的具体措施包括池塘清淤、池塘深度加深、池塘护坡加固,池底防渗等,有条件的池塘可以加盖大棚,以减少水分的蒸发。
  水用得少了,不等于养鱼池的水质就变差了。工作人员介绍,老旧池塘在传统养殖过程中只能补充新水,没有净水设施和设备,因此无法实现养殖用水的净化处理。通过改造老旧池塘,将在鱼池里种水生植物,营造湿地,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。同时鱼池里还会增设水循环处理设施和增氧设施,这样一来,池子里的水总是新鲜流动的,水质有保证,还能增加鱼的养殖密度,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。
  作为试点之一,怀柔区杨宋镇梭草渔场的老旧鱼池已经率先实现了改造。工作人员发现,同样是养鲟鱼,与之前的流水养殖相比,改造后的温室大棚养殖,每亩每年用水量减少了66.4万立方米,养殖周期缩短了4个月,效益提高了1.5万元。
  这样的生态集约化养殖模式将在京郊普遍推广。市农业局水产处负责人介绍,目前,该部门正在编制《北京市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规划》,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制定出全市池塘改造的建设标准、运行模式、资金扶持政策等,预计在下半年启动对全市老旧池塘的标准化改造,力争在“十二五”期间将符合条件的池塘全部改造完成。